为何治沙用桑树来看古桑树群如何创造绿色奇迹
时间:2024-05-21 14:03:01
来源:央视新闻
阅读:1258次
为何治沙用桑树?来看古桑树群如何创造绿色奇迹
央视新闻
2024-05-21 13:26发布于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山东省夏津县地处鲁西北边缘的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流经此地又多次改道而行空中俯瞰黄河在夏津留下了一条条清晰的印记同时也带来大量泥沙形成了30万亩的沙河地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夏津人民开启了以桑治沙抗争千年的传奇故事每年5月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桑椹采摘游格外火爆这棵树龄达1500余岁的“椹树王”是黄河故道古桑群中最古老的明星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夏津古桑树种植跨元、明、清三代鼎盛时期,夏津境内有8万余亩桑林目前,夏津的古桑树群虽遗存面积仅6000多亩但百年甚至千年古桑树却有两万多棵两万余棵古桑树构成了世界迄今发现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黄河的多次改道让这里的沙土松散,不蓄水各种农作物难以存活夏津一度成为民不聊生的荒凉之地桑树种植不仅养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改变了这片土地桑树不仅树冠庞大有极强的抗旱性其根系极其发达,垂直深度可达4米地面部分的水平根构成了立体交叉的固土网络可有效固持土壤起到涵蓄降水保持水土的作用在与风沙斗争的过程中夏津人民利用桑树的特性一锹一镐将沙丘推成平地开启了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每年重新修炕时留下的旧炕土是种庄稼的上等有机肥料利用炕土围树、施畜肥等方法夏津人探索出一套桑树“种植经”桑树为夏津稳住了生态环境夏津人也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古桑树群桑树的繁殖方式多样利用古桑树进行嫁接,繁育新的桑园是夏津人接续前人种桑的重要手段闫法刚采用的是根系嫁接法采集一段古树树根然后通过嫁接枝条的方法繁殖桑树能够起到保留原桑树品种提高桑树的品质和适生、抗病能力历经一代又一代的改良与精进以桑树为主的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面积已经达到12.8万亩在茂密的桑林间地瓜、白菜、玉米、棉花和合共生一林多收,“立体”了农业的“丰景”桑黄,又名桑寄生、桑耳外形与灵芝相似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桑黄灵芝”孔维玺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采集桑黄的野生菌种进行研究培育从野外的“自由生长”到室内的“人工培育”有“森林黄金”之称的桑黄在温室中获得了新生冬季是制备中药桑白皮的最佳时节将新鲜采摘的桑根洗净泥土及根须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后即可得到优质的桑白皮古桑宴是以桑黄、椹叶、椹果等作为主要食材创新烹饪出的特色地方菜肴在满足人们味觉享受的同时也推动了桑文化传承由千年古桑林不断拓展出的桑产业链已经成为夏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和品牌综合开发年产值达10亿元古桑树群守护夏津人的生计和健康夏津人也时刻不忘保护桑树就是守护未来夏津设有一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遇到极端天气会以专报形式向桑椹产业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发送当地的气象实时监测为古桑林提供了更为及时精准的全面保护生存与文明的延续本身就是写就一部智慧典籍的过程夏津的人们以脚下的黄河故道为纸以存续千年的古桑树为笔以看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为墨坚韧不拔,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周一到周五CCTV-1 18:20档《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让我们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央视新闻,原标题《为何治沙用桑树来看古桑树群如何创造绿色奇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KCMEDIA@ALIYUN.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骏强智能携手智能大屏 IPTV 重磅登陆 2025 春节联欢晚会
当璀璨烟花点亮守岁夜空,当万家灯火映照团圆笑靥,亿万中华儿女正通过智能大屏共享这场年度文化盛宴。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璀璨舞台上,骏强智能作为携手智 [详细] -
央媒《中华英才》报道“高崖仙月”:中国高端葡萄酒品牌
《中华英才》 ——国家喉舌 时代先锋《中华英才》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联络的中央级期刊,其影响力遍及全国乃至全球。这份期刊不仅是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领导 [详细] -
山东华都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蒙恩出席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
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开创性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以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重塑产业格局,驱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工业报社主办,中国工业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