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让大运河成为有尊严的文化遗产
时间:2024-06-08 22:0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2914次
单霁翔:让大运河成为“有尊严”的文化遗产
中国新闻网
2024-06-08 21:58发布于北京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
【科教文卫】单霁翔:让大运河成为“有尊严”的文化遗产 中新社济宁6月8日电 (王采怡)“近年来,大运河保护传承工作卓有成效,济宁以北的航段已经全部通水。接下来,我们要让大运河‘美’起来,发展成为‘有尊严’的文化遗产。”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6月8日表示。 当天,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庆祝活动在济宁市汶上县举办,单霁翔在会上作题为《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单霁翔提出,大运河要从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建筑景观、河道景观、民俗景观等16个方面加强保护。但保护和利用都不是目的,最终要把它健康地传承给子孙后代,焕发出大运河新的活力。“大运河保护传承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更是沿线城市千千万万民众的幸福生活。” 单霁翔表示,如今,国家建立了诸多与大运河有关的博物馆,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面向公众开放,系统地传播和传承大运河文化脉络。“接下来,我们要让它‘美’起来,让大运河发展成为民众生活中美丽的、向往的、有尊严的地方。‘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据了解,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全长3200公里,地跨35座城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完)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原标题《单霁翔让大运河成为有尊严的文化遗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KCMEDIA@ALIYUN.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葛兰瑞克品牌战略升级|以“更懂”为刃,破界而生,深耕四大核心产品体系
深海之下,鱼群追逐光影;浪潮之上,革新者以匠心丈量未来。当传统工艺与智能科技相遇,当行业标准被重新定义,葛兰瑞克以深厚的行业沉淀为燃料,点燃一场名为"更懂"的战略革命——以鱼 [详细] -
两会引领创新潮,脑机接口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各行业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力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实现突破与 [详细] -
DeepSeek: CTN-1株狂犬病疫苗被认为更加适合中国人群
CTN-1株狂犬病疫苗被认为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的原因主要基于其病毒株来源、免疫原性、安全性、生产工艺及流行病学匹配性等方面的优势。以下是DeepSeek:对这些原因的详细介绍,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