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齐鲁信息网>城事

三共模式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4-06-07 14:02:53 审核:贺滨 点击:2721次
“三共模式”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众日报

2024-06-07 13:54发布于山东大众日报官方账号

6月6日上午,在梁山县拳铺镇,烈日当头,麦浪滚滚,刘官屯村村两委成员刘荣华正站在地头盯收割进度。收获的麦子运往建成不久的粮食中转库,十几位村民正在等待卸货晾晒。工人正在晒粮。去年以来,梁山县抢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机遇,在拳铺镇10个行政村探索“共富+”“共建+”“共治+”三种模式,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升。拳铺镇是县域粮食主产区,耕地成方连片、高标准农田全面覆盖。2023年,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750万元,镇上建设了梁山县党建联盟粮食产业一体化中心,高标准打造集粮食烘干存储、农资农机服务、数字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基地。基地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对项目覆盖村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采取全托管、半托管、家庭农场三种运营方式,提供农田建设、资金筹措、作物种植、农资采购、农技指导、农机服务、产品销售“七统一”服务。梁山县党建联盟粮食产业一体化中心。 “去年,村民除了拿到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亩地又多分了300元分红。”刘官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峰说。2021年,刘官屯村成立梁山华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村里1400多亩地陆续流转过来。在合作社统一耕种管收下,提升了粮食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每亩平均可增收412元。在刘官屯村共富工厂,10位工人脚踩缝纫机,正对棉衣进行加工。她们多是本村或外村的妇女,闲散时间就来这儿打零工。“按件计费,时间自由,一天最少也能挣个五六十块钱。”村民刘丽华说。共富工坊内工人正在工作。 据介绍,利用项目资金,拳铺镇在项目覆盖的10个行政村打造人才实训基地,利用村内闲散土地建设共富工坊15处,引导手工编织、缝纫加工、配件组装等12家企业将部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累计吸纳村民600余人就近就业。有了产业,村容村貌也要靓起来。2023年,拳铺镇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00万元,完善项目覆盖村配套设施建设。硬化道路35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6万余米、 绿化道路3万余米、强电整理9600余米、弱电入地2.3万米,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拳铺镇硬化后的道路。“在俺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人行道铺装灯等项目,都是全民共建的结果。”诸庄村村支书张心庆笑着介绍,项目资金落地后,镇上鼓励村集体对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整治,统一进行规划打造。“村民费心思自建美好家园,既能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投入使用后也会更爱惜。”张心庆说。目前,10个行政村均已实施坑塘整治、村庄绿化亮化等项目,发动村民绘制壁画3000余平方米,腾出空间打造口袋公园28处。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里环境变化太大了,现在俺村七八十岁的老人,没事都愿意出来转转。”刘官屯村村会计王春苓说。现在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参与村庄建设都能获得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东西。刘官屯村村委大院旁边就是超市,货物架上不乏米面粮油、清洁洗护等日常用品。村容村貌改善同期,村里开展了“信用+环卫”体系建设试点,打造“积分超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治理和环境整治。同时探索打造邻里服务中心综合体,集合“幸福食堂、便民快递、乡村物业、信用+”等服务功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拳铺镇还充分挖掘项目覆盖村的文化内涵,发扬红色文化,保护永安寺起义遗址。在李乡村修建红色文化长廊,打造济宁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传承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甲 通讯员 闫晨林 侯冬琪 张善锐 查看原图 622K
(来源:大众日报)

版权声明: 凡未注明来源为" 齐鲁信息网"的作品,均为为互联网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作买卖依据!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